博鳌论坛讨论“一带一路”如何为全球化“修路”?( 四 )

未来发展求突破

“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在如何打通政府间合作、加速融资进度等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欧洲与中国的合作,《新外商投资法》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还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共同讨论对欧洲和中国双方的影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话,那么‘一带一路’就会面临融资方面的局限。”普罗迪站在欧洲立场上提供了观察“一带一路”倡议的另外一个视角。

郑之杰和邹加怡则从实操层面回应了这个问题。“作为中国开发性的金融机构,自2013年至2018年年底,我们累计为6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了超过了1900亿美元融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长期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巨大金融支持。”郑之杰称。

邹加怡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有投资就会有风险,关键是把风险管控在合理的限度内。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完善债务管理风险,增强债务管理能力,鼓励思考各种创新的融资手段,如股权投资、PPP合作等方式,多渠道参与基础设施融资,而不是简单的借贷方式的融资。”他说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