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十七年,在申花开启教练生涯王赟:其实,我的脾气一直都在的( 五 )

“这个挫折后来再看也不是坏事,我至少是在一个很早的年纪就学会了收敛自己的轻狂。”前两年,王赟参加D级教练班培训碰到当年的国青主帅王宝山,主动和后者打了招呼。“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东西都放下了。”

“我不是老好人”

长期以来,外界对于王赟形成一种共识:这是一个好人。

他很排斥这个说法,“我不觉得自己是个好人——如果这里的‘好人’指的是‘老好人’的话。我有自己的性格,我也有自己的原则。很多人不会拒绝,不会说‘不’,这样是很累的。”他更愿意强调自己是一个“克制”和“包容”的人,但它们常常被人们和“隐忍”混淆,尤其是在他职业生涯的尾声,他被当成了“没有脾气的那一个”。

经过“拜金四少”事件,王赟性格里那种张扬的少年意气就此被打压下去了。很多年以后,越来越多的细节浮出水面,历史终还四名球员以清白,足协当年调查此事的专员张健强也在2010年掀起的反赌扫黑中落网。他在这次事件中扮演的丑陋角色在于逼迫这四名球员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认罪”。太晚了,这些球员的人生轨迹已经被永远改变了,“四少”之一的华尔康在事发不久后就心灰意冷地结束了自己的足球生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