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科技与世界共风雨( 二 )

助力抗击“伊代”是以风云卫星为代表的中国气象科技服务全球的最新案例。近年来,随着气象科技实力的不断进步,中国不仅全面升级了自身的天气预报软硬件系统,大幅提高预报的精准度,而且日益成为国际气象公共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获认世界气象中心创造历史

2017年5月12日,中国气象领域迎来历史性时刻:具有140多年历史的世界气象组织在其执行理事会会议上正式认定中国气象局为全球核心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机构即世界气象中心,中国由此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唯一拥有此类中心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气象现代化整体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根据世界气象组织要求,中国气象局作为世界气象中心需要为世界各国开展实时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提供稳定、丰富、高质量的无缝隙天气气候业务分析、预报、预测指导产品,并牵头开展国际气象预报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活动。

2018年1月16日,世界气象中心(北京)正式授牌。此后不到5个月,世界气象中心(北京)门户网站通过审定,正式上线运行。该网站上载了中国业务天气模式相关气象预报产品,对中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和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C星产品进行了重点展示,并实现中国中央气象台全球地面、高空观测分析产品的在线分享。笔者尝试登录了该网站,看到其全英文界面的中央偏上是不断变换的彩色图片,呈现以世界标准时间发布的各类气象预报信息,既有全球的卫星云图预报,又有标记各种色彩和数值的全球各地温度、大气压等的预报信息。中部偏下则是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各类具体产品。网站右侧上方标记“Satellites”(卫星)点开后,通过选择即可看到风云四号A星和风云三号C星拍摄的卫星云图,既有聚焦亚洲的,也有呈现全球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