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陪伴,调侃自封“孤独症之父”( 三 )

“这不是奇迹,每个家长都可以做到。”在一次国内的公益讲座,彭灼西坦言威利在被评估为孤独症时,他的情况比一般孩子都严重,但是现在孩子有工作有爱好有收入,“家长们不要感觉到没有希望,关键是你们愿不愿意去努力帮助孩子。”

孩子的命运其实掌握在家长自己手里

汤妮亚·史密斯是学校派来的家庭训练师。她经常告诉彭灼西,作为这种孩子的家长,应该怎么做?比如,许多孤独症儿童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说,“摊上这样的孩子,太倒霉了,无法出去工作,这辈子算完了”,等等。

其实,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你对他的态度好还是不好,他凭本能可以体会到——也许他弄不懂你那番话的准确含义,但他会感觉到你在谈论他,并且对他做了不好的评价。

“威利的耳朵灵敏,甚至过度灵敏,从小到大,我们从未当着他的面提‘孤独症’这三个字,以免在无意中伤害他的自尊心。”彭灼西说,自己也意识到,只有真正从内心接受现状,而不是把孩子当做负担,才能对他进行康复训练。

一次,彭灼西得知休斯敦近郊有一所重度残障儿童学校,孤独症康复权威名列全郡第一。彭灼西立即找到那所学校,参加了一个为期三天的脱产班,培训对象是全郡的特教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