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绿湾春 春深杏花乱( 五 )

——(唐)郑谷《曲江红杏》

清乾隆进士彭元瑞自题书斋联的上联为“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古时乡试在八月桂花开时,中举有“蟾宫折桂”之说。而会试是在二月早春杏花开时,所以诗中女子满心欢喜,称折得的杏花是“春风及第花”,隐喻女子心中希冀夫婿考试及第,以便春风得意。唐代诗人高蟾的“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上高侍郎》),“碧桃”“红杏”争相盛开,可谓春风得意,比拟士子的无上荣光,“和露种”、“倚云栽”,可见圣宠优渥、风光无限。同时,因为“杏”谐音“幸”,杏花也常作为幸运之兆,如宋梅尧臣《一日曲》:“一心思杏(幸)子,便拟见梅(媒)花”。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作此诗时已六十二岁,这是他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五年后被起用进京朝觐、客居临安时所作。首联以薄如蝉翼的轻纱来比喻世态人情,“客京华”表明自己只是等候召见,“谁令”故作反诘,表明诗人仍有抗金救国的愿望才愿意“客京华”。颔联写诗人听着一夜的春雨,想着明早深巷里应该还会有人叫卖杏花,一夜无眠的诗人,忧心的是家事国事天下事,江南的淡雅春意无法带给他慰藉,明媚的春光更平添了他的忧伤和落寞。颈联颇具自嘲意味,若非闲居客栈、无所事事,满腔爱国壮志的诗人又何来“闲”、“戏”的闲情逸致?恬静的诗中分明渗透出“老却英雄似等闲”的落寞感伤。尾联以劝解之辞作结,莫叹“京洛多风尘”,清明时应该能返回家乡。看似洒脱,却读出很多伤感:京华虽大,无一寓可安居,无一事可遣寂寞,无一人可通心志……尽管此时诗人雄心仍在,但长期的宦海沉浮已使得他无复当年的壮志豪情,而生出报国无门之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