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万文物藏品展现历史价值(华夏博物之旅)( 三 )

钩身正面雕一鸟喙神人,两眼镶嵌蓝色宝石,额镶一水滴状绿松石,头顶束发,分三髻环状,一束向内、左右向后卷曲,上戴高冠;“神人”怀中双手搂抱一条大鱼,作正要吞食状。鱼通体以金银丝填成鳞片,能活动却不会脱落。

带钩另一端似鹰,眼部嵌两颗红色玉石珠,前额嵌一绿松石,用金银丝错成羽毛纹。带钩背部中央有一圆钮,钮面错银,作卷云状,中心嵌一红宝石,下部饰飞凤,头足错金,翅、尾和体部错银。背面一侧错金隶书铭文:“丙午神钩 君必高迁”。

辽银釉鸡冠壶

这件辽代鸡冠壶,1975年在今天的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出土,是辽代陶瓷中最具有草原特色的代表器物。壶高25厘米,口径6厘米。扁壶身、短管口,壶身侧边有皮条和缝针一样的痕迹作为装饰。壶身两面装饰有卷草纹。

为方便携带水、酒、奶等液体,契丹族经常用皮革缝制皮囊,悬挂在马鞍上。鸡冠壶的造型就是来源于皮囊容器,最初这种陶瓷容器被称为“皮囊壶”。皮囊壶上部装饰上鸡冠一样的孔鼻之后,就被称为“鸡冠壶”。

全身施绿釉,经过水土的侵蚀,釉面物质在釉层表面出现了一层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人们称之为“银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