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封手写家书 连接两岸血脉亲情( 二 )

连接两岸血脉亲情

那时候,董家孩子只有董文照与董文新两兄弟,感情深厚。

“从我记事开始,就晓得在台湾有个二叔。盼盼盼,盼了40多年,终于收到第一封信。”73岁的董德新告诉采访人员,第一封信的内容很简短,介绍了二叔在台湾的住址,又说了几句家常话,说他离开家乡约40年了,很想知道家里的情况。

拿着这封信,董德新特别激动,回信的内容情感却比较克制。他简单告诉二叔董文新:“父亲已经去世,现在家里还好。”

从此,书信牵连起两岸血脉亲情。

“二叔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字很好,全用毛笔写的,教我们怎样做人、怎么做事……”言语之中,透露着董德新和二叔董文新深厚的感情。

董德新的女儿董霞毕业时,二叔又从台湾写信来告诉他:“要坚强,勇敢面对社会,人生有很多不如意,要学会接纳……”

多年来,双方书信往来约30封。董德新都一一细心保存。

上周,董德新发现这些书信受了潮。这几天天气好,他赶紧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这些书信,是如今他与二叔董文新最珍贵的回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