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下决心淘汰无效产品了( 二 )

必须下决心淘汰无效产品

翻开这本被读者诟病的《大卫·科波菲尔》,图书版权页上清晰地显示:该书2011年9月出版,2015年11月已经再版6次。销售成绩不菲。图书封面显著位置印着主编的名字——顾振彪,这是我国知名的出版人。而这本再版多次、篇幅适中、知名出版人把关的书,也成为很多家长的首选。

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笔者辗转联系上顾振彪后,他否认曾主编过这本书,甚至表示“从未听说过这套世界精彩名著丛书,也没有出版社联系过”。书上没有标注翻译者姓名。该书版权页上声明,该丛书在编选过程中未能联系上所有译者。粗制滥造,可见一斑。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对此现象并不意外。“所谓公版书,即作者去世50年后,该书的版权进入公有领域,所有出版单位都不用再购买版权即可出版。因此,长期以来,公版书的出版显得有些失控。”但白冰表示,对于译著,尽管原著已经进入公共版权领域,但译者的权益仍不容侵犯。

实际上,由于青少年是经典读物的主要消费群体,公版书的泛滥,早已成为我国少儿出版快速发展的隐忧。近年来,少儿出版一直是出版品类中最活跃的部分。数据显示,在2017年图书零售市场的增长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少儿图书,而少儿图书约占整体图书零售市场码洋的30%。出版业内戏称“得少儿出版者得天下”。在这一风向标的指引下,如今我国580余家出版社中,有超过550家出版少儿图书,其中公版书更是必争之地。而由此引发的重复出版、跟风出版的风气,也一直困扰着出版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