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的华人老兵( 二 )

1942年至1945年,陈科志在第14航空队服役,与异国战友携手并肩。战争是残酷的,很多次飞虎队飞机升空后就再没有返航,飞行员或跳伞逃生,或血洒长空。至战争结束,飞虎队以500架飞机的代价,击落日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艘万吨级敌军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可谓战功赫赫。

“驼峰航线”飞百次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并入侵中国云南西部,切断了中国的战略运输线滇缅公路,中美两国被迫开辟“驼峰航线”运送战略物资。“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进入中国云南航线,全长约500余英里,沿途山脉海拔平均5500米,最高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驼峰。该航线飞行高度大、气候条件恶劣、是世界航空史和军事空运史上最为艰险的空中运输线。

为向中国大后方运送战略物资,陈科志曾100多次乘C-46和C-47运输机飞越“驼峰航线”。他回忆说:“那时的飞机不是喷射式,两个引擎遇到反向气流会飞得很慢,运输机设有降落伞,飞到喜马拉雅山相当危险。驼峰航线途经高山雪峰、峡谷冰川、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上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冰雹和霜冻,使飞虎队在飞行中不仅面临日军的袭击,也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