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壁画 千金不换( 二 )

“工笔画的线条有十八种画法,称十八描,有铁线描、折芦描等。”讲到画法,武育红顿了顿,弯下腰,“就像芦苇一样‘嘎巴’折断了,这样的拐角犀利。” 一个小时下来,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

义务讲解结束后,武育红又赶回了毗卢寺。尽管在那待了20多年,可空闲时,她还是喜欢去寺里转转、坐会儿。没歇多久,有人敲开了门。原来,先前的几名听众在听完讲解后,决定到毗卢寺现场参观。“我希望讲好每一次,唤起更多人的文物保护意识。”武育红说。

丰富讲解内容和方式,让听众学到知识、感受乐趣

“请站到一边去,我自己看!”时隔多年,当初的窘态,武育红依然刻骨铭心。那时她刚做讲解员不久,对方是文化系统的老同志。虽是新手,可播音专业毕业的她,演讲不怯场、不磕巴。当她照着解说词滔滔不绝讲述时,对方先后提了3个关于壁画知识的问题,结果她一个都没答上来。“当时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武育红说。

这次经历让她开始重新审视文物讲解。讲好壁画,绝不能背几段解说词敷衍了事,脑袋里要有干货。之后,她白天没事时就请教专家、找资料、看书、做笔记,对着壁画里的人物形象、细节典故“硬磨”;晚上下班,在纸上画图练习,甚至一度执着到见到毗卢寺相关的内容,就拿来“啃”。有一次,她站在殿里温习壁画,因为长时间一动不动,耳朵里居然爬进了只虫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