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三国杀:诸葛瞻台词的三罪论听哭无数玩家,但制伯约真的合理吗?

诸葛瞻|三国杀:诸葛瞻台词的三罪论听哭无数玩家,但制伯约真的合理吗?

文章图片

诸葛瞻|三国杀:诸葛瞻台词的三罪论听哭无数玩家,但制伯约真的合理吗?

文章图片

诸葛瞻|三国杀:诸葛瞻台词的三罪论听哭无数玩家,但制伯约真的合理吗?

文章图片


吾有三罪 , 未能除黄皓 , 制伯约 , 守国土 。
如果说诸葛亮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 抱有无数遗憾病死五丈原 , 那其子诸葛瞻便是千方百计想继承先父遗志 , 最后却只落得一个“靠父荫庇”的无能之辈头衔而“不得不”战死绵竹 , 此间酸楚 , 应当不下于诸葛亮的出师未捷 。
无论是打三国杀当年读演义 , 每当看到这句话都像眼睛进了沙子一般 , 父亲的功名空前绝后 , 而自己却碌碌无为 , 最后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草草了却残生!

除黄皓而不得 , 守国土而不能
这两条罪其实完全可以归结为后主刘禅的懦弱 , 后主刘禅聪明不假 , 懂得自保、懂得享乐的人没有一个是傻子 , 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好皇帝 。 当年刘邦就是不想偏安一隅 , 所以才会进军关中 , 而刘禅不仅不想打仗 , 还成天玩乐 , 最重要的是过度宠幸宦官黄皓 , 将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抛之脑外 。 试想 , 一个皇帝不想杀的人 , 下臣说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守国土就别提了 , 邓艾就算偷渡了阴平 , 成都依然有粮草和军队可以周旋 , 静等东吴援兵 , 但刘禅根本不想打 , 直接投降 , 所以这两罪真怪不得诸葛瞻 。

制伯约
虽然诸葛瞻临死前说了三罪论 , 其实好好挖掘一下就会发现 , 跟自己并不是直接的关系 , 那么罪二的制伯约合理吗?答案是不合理也合理 。
不合理之处:
姜维作为诸葛亮的唯一传人 , 所学到的东西肯定是超过名过其实的马谡的 , 出兵法谋略之外 , 姜维的武艺还十分精湛 , 毫不夸张的说 , 如果他得到足够的支持 , 绝对是加强版的周瑜 。

古代行军打仗的 , 要么是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将军 , 要么是运筹帷幄却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 像姜维这样文武双全的可能只有前期的曹操、刘备、周瑜和后期的邓艾钟会了 。 姜维之所以数次北伐无功而返 , 还不是在于他本是个魏将 , 本事越大 , 受到的排挤就越多!
合理之处:
姜维虽然为了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不停北伐 , 但他本身是个好大喜功之辈 , 有点急于求成 , 所以才会不停北伐 。 不停出征只会空耗钱粮 , 并且姜维出征并不像诸葛亮那样赢多输少 , 他大多是惨胜 , 这对于本来经济实力弱于魏国的蜀国是雪上加霜!

当年周瑜赤壁大胜后名冠天下 , 孙权虽然知道他一切为了东吴 , 却仍然靠着鲁肃制衡他 , 足以见其高明之处 , 所以从此处看 , 诸葛瞻的罪二是成立的 。
但是有一个事实是 , 姜维最后两次北伐是相隔了四年的 , 这三年时间依然没有缓和国力损失显然是不合理的 , 所以这里面的最为关键的绝对不只是军事问题 , 姜维这个大将军当得显然不是得心应手的!

总结
所以看得懂的朋友想必已经知道答案了吧 , 三国杀中诸葛瞻台词中的三罪论其实自己都不是罪魁祸首 , 只是强行将罪责揽在自己身上 , 体现出自己的伟大罢了 , 也可以说是一种古时的“凡尔赛”吧 。 只是这种表达方式是苍白无力的 , 作为诸葛亮的儿子确实是应该担起大任的 , 而不是最后头也不回地战死绵竹 , 由此可见 , 三罪论却好像又合理起来了呢 , 你 , 到底听懂了吗?

三国杀虽然是一款游戏 , 但里面蕴含的典故、台词 , 甚至是插画都值得我们深思 , 你还有哪些值得讨论的话题呢 , 给小野留言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