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小米反思、OV崛起背后,隐藏着智能音箱的未来路径?( 三 )

而与其他行业一致的是,智能音箱行业也正在经历从前期百家争鸣,而后售价、技术、渠道等综合能力大比拼,最后大浪淘沙留下优胜者刀刀见血的历史进程,并且这种售价、技术、渠道综合能力的较量比智能手机来得更早。

诸如在产品售价上,与智能手机市场有着某种一致性的是,深谙互联网互联网经营之道的智能音箱玩家们,早已通过“首发价、尝鲜价、节日促销价等”率先做起来了文章,各家都以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姿态笼络更多用户,试图完成市场份额的占领。带屏智能音箱小度在家1s,拼团价也不过299元,以高性价颇受卖场销售人员的偏爱,常向顾客主动推销。百度在去年“小度88购物节”,甚至把小度智能音箱的价格直接拉到了10元以下。”

原创<br> 小米反思、OV崛起背后,隐藏着智能音箱的未来路径?

但过往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售价的竞争只是一个开始,决定产品未来的,依旧是产品的技术实力、生态体验以及渠道对于用户的触达。

但智能音箱其实相对于智能手机而言,有着相对的特殊性。作为AI技术承载实体的智能音箱,实际上其技术(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说则是其聪明程度)的提升是也有赖于算法的不断跌代提升的,但众所周知的是,对于人工智能算法而言,数据其实是最好的养料,越为丰富的数据,就越能训练出更为聪慧的人工智能产品。但数据需要来源,需要用户不断使用,只有用户使用数据的不断积累,AI才会更聪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