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坐拥335亿资产,本该享福,他却呕心沥血打造一座3351亿新城( 三 )

于是 , 林文镜便走家串户的了解情况 , 最后才知道村里耕种条件太差 , 又连连遇洪灾 , 好多人都窝在家里没活干 , 连年轻人都这样 。 自己虽然寄了不少钱回去 , 但是却解决不了根源问题 。 而当时福清就只有两个工厂 , 一个面临倒闭的罐头厂 , 一个是不用多少工人的自来水厂 。 面对这种情况 , 林文镜的回乡之行一直持续到了1987年年初 , 在告别故乡之行前的一次福清全市干部扩大会上 , 经过一年多深思熟虑和调查的他称:这次回福清 ,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输血”富不了我们福清 , 我要为福清造一部造血机器 , 让福清永远富下去 。 我不但要办工业 , 还要办工业区 , 要让福清5年内 , 工业产值达到5亿美元 , 要让福清成为工业城市 , 让福清的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前10名 。

做出这个决定后不久 , 林文镜邀请福州和福清的领导去南洋 , 与他签订了由他帮助家乡政府脱贫致富的五年计划 。 为改变家乡林文镜既没有跟家人商量 , 也面对众多的反驳声 , 后来他打算破釜沉舟 , 从此深深扎根故土的怀抱 。 1987年年末 , 林文镜正式启动了他的扶贫计划 , 并制定了一个跳跃式的发展战略思路 , 他决定用海外华人的财力 , 运用他们在国际商界广泛的人脉资源 , 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 , 要建工业区 , 使福清工业从一开始就进入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发展阶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