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甲系列火箭第100次发射成功:将北斗三号IGSO卫星送入轨( 四 )

随着中国探月工程和北斗导航工程的立项研制,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迎来了更大的挑战。探月工程发射任务实现了火箭“零窗口”发射技术、“多窗口”发射技术、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等突破,拓展了长征火箭发射能力,为后续深空探测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发射北斗卫星过程中,突破了以MEO中圆转移轨道设计、起飞滚转、高空风双向风补偿、远距离测发控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为工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长征三号丙火箭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非全对称火箭,2008年4月25日,长征三号丙火箭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突破了非全对称火箭设计技术,使得中国高轨任务运载能力分布更加合理,实现了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真正的系列化、组合化。

长三甲系列火箭运载入轨精度高、适应能力强,其发射卫星的入轨精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火箭可以一箭单星也可以一箭多星发射,既可以用于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也可以用于超同步转移轨道或低倾角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以及深空探测器发射,可以满足卫星用户多种不同使用要求。

龙乐豪介绍,从推进技术来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三子级采取液氢/液氧推进剂,做到了环保无污染,技术难度极大,因此它站在世界火箭第一梯队。正是因为采用了高效的液氢液氧推进剂,长三甲系列火箭三子级的比推力也是世界一流的。所谓比推力,就是火箭在单位时间内消耗单位推进剂,所产生的推力。龙乐豪说:“常规的四氧化二但/偏而家肼推进剂,比推力最高不到280秒,液氧/煤油推进剂的比推力也就在300至310之间,而液氧/液氧推进剂最高能达到440秒,高下立见。”衡量一型火箭是否先进,还有一个关键的指标:有效载荷系数。通俗地说就是,火箭运送卫星的重量除以它的起飞重量,得出的系数。龙乐豪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就像2个举重运动员,举的重量是一样的,他俩谁的体重更轻,谁就赢了。火箭也是一样的道理,同样的起飞重量,发射的卫星越大,有效载荷系数越大,火箭就越先进。当时长三甲的有效载荷系数是世界上是第三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