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奔向全球科创中心的上海正打造出这些“硬核”( 二 )

经过20多年建设,张江科学城已然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一个个“硬核”,更是上海奔向全球科创中心的一个缩影。

2018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GDP比例达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1年的13.3件提升至现在的47.5件。随之而来的,是高水平创新成果加速涌现: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上海“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与“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入选,分列前两位。阿尔茨海默症的世界级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等一批重要原创成果,令世人瞩目。

创新既要有“高度”,也要有“浓度”。

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过程中,上海既有大科学设施、计划,也有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培养出大量“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创新企业。

如今的上海,正成为“双创”活力迸发的热土。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已超过600家,覆盖38万多科技类创业者。同时,在厚植科技创新人才优势上,不断夯实“厚度”;在挖掘优势集聚资源要素上,不断跑出新“速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