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考题现"饿了么":商业运作面前学校教育不能失守( 二 )

对于商业广告用语以及商业广告的表现方式,相关法律法规都有规范。尤其是商业广告用语对语言的借用、谐用、篡用和反用,早就引发过担忧和争议,并且也导致了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出台。更重要的还在于,前不久,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刚刚通报了3起广告进校园事件,通报要求学校教育机构要坚决杜绝各类商业广告和商业活动进入校园。并且,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对商业广告出现在学生校服以及其他用具上的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

而相对于在学生校服和其他用具上出现商家广告,在中考试卷上直接植入商家广告,其做法和效果显然更加恶劣。因为考试试卷的题目中出现广告,对考生具有无可争辩的强迫性。尤其是在中考模拟试卷中出现这种广告题,就等于是强迫考生写出对商家的赞誉,不赞就没有分,这也就相当于逼着学生为其并不了解,甚至并没有什么好感的商家写出必须赞美的广告文案和广告用语。试问,对“这个部分占据整个试卷10分”的题目,哪个考生敢冒着在模拟考试中成绩排名下降的风险而不答或反题意而答?

尤使人们狐疑满腹之处,就是所谓试卷内容来源于网络之说。在此,且不说这些内容是否经过了必要的鉴别乃至核实,实际上,即使试卷采用了相关内容,但只要隐去商家的名字,也不会影响题目的回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