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十年:云计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6)

趋势之三:多云与混合云将成为大中企业刚需,得到更多重视与发展。当企业大量的工作负载部署在云端、对于云的应用进入深水区之后,新的问题则会显现:虽然云端已经能提供相当高的可用性,但为了避免单一供应商出现故障时的风险,关键应用仍须架设必要的技术冗余;另一方面,当业务规模较大时,从商业策略上说也需要避免过于紧密的厂商绑定,以寻求某种层面的商业制衡和主动权。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考虑同时采购多个云厂商的服务并将它们结合起来使用——这将催生多云架构和解决方案的兴起,以帮助企业集中管理协调多个异构环境,实现跨云容灾和统一监控运维等需要。

例如华为云不久前发布了商用级的多云容器平台 MCP,可对跨云跨区域的多个容器集群进行统一资源与应用管理,提供一站式的接入、管控和调度能力;在网络基础设施层面,也有如犀思云这样专注于云交换服务的企业,提供云与云、网与网之间的快速互联,帮助多云互联在稳定性延迟等方面达到生产要求。除同时使用多个公有云之外,合规和隔离性要求更高时的另一选择是私有部署云基础设施,并与相应公有云专线连接形成混合云架构。从目前市场态势看,主要有公有云厂商主导的混合云方案和私有云厂商主导的方案两类。笔者个人更看好前者的发展,是因为公有云厂商方案让混合云的私有部分成为了公有云在自有数据中心的自然延伸,提供了与公有云端高度一致的能力和使用体验。此类服务的代表有微软的 Azure Stack,以及阿里云 Apsara Stack,包括之前只专注公有云的 AWS 终于在 re:Invent 2018 大会上推出了 AWS Outposts,也加入了混合架构的行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