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的时尚单品,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五 )

“伪需求”、不具有实用价值、技术成熟度低 , 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最大缺点 。 与时尚结盟就能改变这些软肋吗?从“智能服装”这一品类身上 , 似乎很难得出肯定的结论 。

不过 , 从更新换代的谷歌可穿戴设备身上 , 倒是可以看出一些具有新意的地方 。 比如:

1.电子元件的微型化、可折叠化 。

传统的“智能服装”如果要实现一定的功能管理 , 往往需要加载一大堆电子元器件 。 以ATHOS 训练服来说 , 一套衣服就集成了3类32个感应器 , 使其很难带来舒适的使用体验 。 而Ivan Poupyrev安利的Jacquard芯片 , 是在2015年Project Soli基础上打造的 。 Project Soli 是一个大小接近于指甲盖的雷达芯片 , 通过无线电波反射探测周围环境 , 并被批准在飞机上使用 。 因此 , Jacquard芯片无论是大小还是物理形态 , 都有着更强的应用适配性 。

2.云计算+AI带来的有效智能 。

智能硬件的反对者持有一个观点 , 那就是几乎所有可穿戴设备都是由一个固定模式打造的 , 那就是任何东西+传感器+芯片+某种网络连接手段 , 蓝牙、2345G、WIFI、NFC等等 , 这种“万物互联”的数据收集和处理不仅无法产生附加价值 , 还经常变成干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