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女焊工:苦练技术 渴望被认同

哈尼族女焊工:苦练技术 渴望被认同

毛文英正准备找师傅讨论遇到的技术问题。

本报采访人员 黄榆 摄

“看到诱人的火腿、零食,馋得我直咽口水,可最多只能花3元钱。”回忆起一年前刚找工作的窘相,毛文英语气里仍能听出当时的无奈,“当时5角钱一个小馒头,一天最多买三个,配最便宜的咸菜。连续5天,一共花了3元。”

90后的毛文英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大羊街乡新村,一年前,大专毕业刚到昆明的她,从火车站一出来,钱就被偷了。找老乡蹭床睡了两星期,拿着借的100元,充完话费后只剩60元了。“在找到工作前每天只能花3元,我终于在到昆明的第12天找到了工作。”此刻的毛文英像当时一样,舒了一口气说。

焊枪欢快地喷吐着耀眼的光芒,防护罩的背后,闪动着一个娇小的身影,现在的毛文英是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戊爱小区项目经理部的一名女电焊工。娇小的她在一群工地大哥中间特别显眼,工友们喜欢毛文英的热情和好学,都叫她小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