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符号印章 在四川荥经求解(下)( 四 )

实际上,荥经黑陶是8000年前古陶的活化石,在荥经最早出现陶印。秦代陶印与战国陶印不同,基本上都使用标准小篆文字,只有极个别留有战国书体的风貌。战国七雄烽火硝烟,严道古城偏处一隅,商旅往来增多,严道日渐兴盛。考古专家发现,春秋战国时的陶器其原料、配料、器型、制作工艺已具备了荥经砂器的主要特征。

2

荥经古严道文化

早于广汉三星堆文化

西南民族大学王明亮在《巴蜀印章的出土及研究现状》一文中指出,1985年在荥经同心村共计出土42枚巴蜀符号印章(现在有80多枚),是最为集中的一次。古严道城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牦牛道的起点。荥经古严道文化早于广汉三星堆文化。荥经最初居民是巴賨人及氐羌系统的徙、笮、青衣等族人和外来的楚人。

春秋战国之际(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楚庄王之后裔岷山庄王,约于公元前五世纪至四世纪,以荥经城为中心,由楚人建立了附庸于楚国的岷山王国。荥经县在岷山庄王管辖时代,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所以成为楚国从丽水地区运送黄金的转运站。公元前六世纪时,荥经便已是蜀国开明王朝的铜冶基地,同时也是开明蜀国的铜器、牦牛、笮马贸易的中心。从成都起经严道至云南,可直达缅甸北部,再转至印度。2004年发现于荥经县的东汉“何君尊楗阁”摩崖石刻便印证了此路的存在,所以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阿富汗)发现蜀布和邛杖。《水经注》等史书记载,在秦军攻入成都之时,蜀王子安阳王率领3万蜀人,在严道古城与秦军大决战,突围而出,远遁越南,建立瓯雒国。从严道古城发现的春秋至秦汉的各类墓葬及出土文物主要有:大批青铜器、炊具、印章、陶器等。荥经曾家沟战国墓群出土了一大批漆器(奁盒、扁壶、耳杯、剑),木器(梳、蓖、杖),陶器(罐、釜),竹器(笥、筐)等。发现的漆器填补了四川作为漆器生产基地而未出土实物证明的空白。其中一件漆奁盒上刻有“成草”二字,经专家鉴定,成都在得名前,就有“成草”、“成亭”之称,为成都得名的演变过程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同时说明荥经与成都关系很紧密。荥经符号印章就是军人将士、制陶技师、铜矿工匠、邮传工人及商人的证书,是身份和技能的标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