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还是那个黑洞,版权已经不是那个版权( 二 )

本期话题《版权新经济》

Who's talking

陈鸣 X 岳路平

“垄断●交叉补贴●护城河?Copyleft●开源?Copyright?音乐节●宜家IKEA?安德森●Helvetica”

前段时间《财新》写了一篇叫好不叫座的文章,被一个自媒体改吧改吧,结果就变成了 10万+,成了流量王。

其实《财新》如果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怪别人是拿不回来实际的东西。更好的方法是以合作的方式改变整个版权策略,比如说,建立一个自媒体的合作矩阵,每篇文章出来都授权给 20 家自媒体去改我这个稿子。

我知道有一个案例是某国际大时尚品牌,包包被东莞的厂商山寨很多年,按道理它不还不得告死人家,但这一家大品牌不这么干,它是在旁边悄悄地观察几年。等到这家山寨公司肥了以后,它就过去找谈说,你只有两条路,要么我告死你,要么我们合作,你给我代工,我给你品牌。

通过合作,厂商的生产成本急剧压低了。最重要的是,其实山寨厂商在那么长的时间里,相当于免费帮品牌方做了很多市场推广工作,帮着它培育起来了一个市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