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古镇 深山里飘零的人间烟火( 四 )

路上,几个背着背篼儿的农民提醒我说,高庙古镇本来多雨,遍布青苔,整天湿漉漉的,一下雨很容易让人滑倒,有的人甚至连骨头都摔断了;当地人出门大多穿着草鞋或“解放鞋”。我有些紧张了,只好小心翼翼地沿着屋檐下的干处走。

全镇屋宇自半坡往下,呈梯级循坡建造,至坡底水岸止。缓缓往下看,古镇状如犁铧,又有说若龙头吸水,称古镇为“下山龙”。街上建筑物以江西会馆为中心,由三条长100余米,宽3至6米的老街组成。这三条街名为上街、下街、横街。横街为典型的青石街面,滴檐紧靠,仅容一线天光泄入,更添古朴幽深。每条街巷之间有石梯相连。

地方志介绍,高庙镇迄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尚有125座,其中绝大部分建于明末清初,全是穿木结构。其房檐、斗拱、照壁、神龛、门窗等物件,除了造型逼真外,其构思更显奇特。门窗上的浮雕更如行云流水,圆雕显滑润丰满,透雕则玲珑剔透,你可以想象,当年这里云集了多少手艺精湛的好工匠。

粗犷豪放的民居之美

高庙古镇,犹如千年古树身上湿气很重的青绿苔藓,在四季的日升月落中自生自灭。当地的小孩和老人平时很难得出门,看到我们这些游客都很兴奋,有个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还一路追着看我们拍摄。小女孩的妈妈说,这里的老街老房老庙老桥都保留得很好,经常有外面的人扛着机器来镇上拍摄电视剧。常常,古朴淳厚的镇民还客串一把,被剧组人员套上长衫马褂,充任群众演员,他们几乎承包了贩夫走卒、当铺掌柜、兵痞吏员、私塾学究等角儿,那模样,那步态,那方言,都是响当当的本色出演。无论男女老少,谁都不在乎每天四五十元的“出场费”和五块钱的盒饭,乡亲们套上戏服,裹上头巾,戴上毡帽,操起家伙,像模像样地听导演安排,大过戏瘾,就图个热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