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32年 只求患者用得起药( 三 )

然而侯雪梅需面对的难题一点也不少,但凡有任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项目就可能中途“报废”。

打破国际垄断,创最短临床纪录

“关关难过关关过”。侯雪梅回忆起来依然觉得不可思议——为了争分夺秒拿到生产批文,团队在两天内奔波四个城市,最终该药物实现了“零缺陷”过关。他们也自主研发成功。

2014年,根据医药界一家专业杂志的数据排名,从1985年至今前十大重磅1.1类新药,从申请临床到获准生产的研发时间,艾普拉唑创下了4年的最短临床纪录。

最让侯雪梅开心的是来自医患的点赞,该药物得到业界好评。国家发改委在对“创新药艾普拉唑原料及制剂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进行验收时,赞扬其为国内企业走上创新的道路起到示范作用。

相信自己,相信行业新人

时间回到1987年,当时侯雪梅从沈阳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本科毕业分配进入丽珠,随后开始伴随艾普拉唑项目成长,在她看来,尽管困难和问题接踵而来,但她觉得只要方法科学、信念坚定,就可以一直往前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