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下的错觉与偏执,骗了罗永浩,害了锤子(12)

为了快速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 他把大量的筹码都压在了营销宣传上 。 缺人、缺钱、缺资源 , 他就亲自上阵 。 没日没夜的琢磨着怎么样才能让消费者通过一场发布会、一条广告语、一张宣传海报就对锤子手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购机欲望 。 空闲的时候不停地刷微博 , 用一条条段子换取消费者的关注 。

可是对于产品 , 在“颠覆业界 , 收购苹果 , 改变世界”美好愿景面前 , 他只不过是一个被极客文化感染的相声大师 , 没有任何产业实践 , 只有兴趣使然的票友心理 , 没有做手机的能力 , 但却有着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想法 。

为了将自己的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变为现实 , 罗永浩软磨硬泡了六个月把钱晨拉入伙 。 可即便有这位出身中国手机行业黄埔军校——摩托罗拉的行业大佬坐镇 , 锤子科技也没有生产出能够让消费者买单的产品 。

梦想初始值——T1 , 迎来现实的当头一棒

2014年Smartisan T1面世 , 这件凝聚着罗永浩的偏执和钱晨的妥协的作品 , 在定位上并没有问题 , 当时小米已经依靠红米系列占据了大量低端市场 , 高端市场一直被苹果、三星所统治 , 而中端市场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 可是与3900元售价相匹配的却是糟糕的品控和落后的产能 , 还有罗永浩的奇思妙想 。 三明治的机身构造 , 底部对称的实体按键、拆后盖安装Sim卡 , 这些为了美观刻意做出的设计 , 其实并没有让Smartisan T1与竞品之间拉开差距 , 反倒是这些设计所带来的高昂制造成本、笨重的机身、极差的耐摔性......让消费者敬而远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