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直径仅为10公里的小行星,真的就能让整个地球的恐龙灭绝吗?( 三 )

研究过程中 , 沃尔特意外的发现白垩纪末期的石灰岩里的有孔虫门化石出现异常 。 这个有孔虫门化石是什么呢?这里简单讲一下 , 孔虫门生物是一种原生生物 , 因为它们的繁殖力以及适应力极强 , 所以它们广泛存在于古代地球的海洋中 。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 , 死去的孔虫门生物的尸体会不断的沉入海底 , 并在沉积物中形成化石 。 由于它们数量众多又分布其广 , 科学家常利用它们来测量岩石的年代 , 也可用于生物地层学的研究 。

沃尔特发现 , 在恐龙灭绝的时间点 , 石灰岩里孔虫门化石也消失了!敏感的他认为这绝对不是巧合 , 他马上将这一重大发现告诉了他的爸爸--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路易斯.沃尔特.阿尔瓦雷茨(Luis.Walter.Alvarez) 。 在父子两人的共同研究下 , 他们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 , 那就是白垩纪末期的石灰岩里的重元素“铱”的含量远远超出平均值 。

“铱”这种元素在地壳层是极为稀少的 , 它主要来自于被地球捕获的小天体 , 例如流星、彗星、小行星等 。 与恐龙基本无关的海洋生物化石在同一时期消失 , 再加上来自地外小天体的铱元素含量“爆表” , 这意味着什么呢?于是沃尔特父子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恐龙灭绝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理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