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大迁移( 二 )

人口迁移的国际规律:从低收入地区到高收入地区,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圈化。1)全球人口迁移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在跨国层面,人口从中等、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迁移。即从东亚、南亚、拉美、非洲、中东欧向北美、西欧、中东石油富国、澳大利亚等迁移。二是在城乡层面,随着全球城市化进入中后期,不同规模城市人口增长将从过去的齐增变为分化,人口从乡村和中小城市向一二线大都市圈迁移,而中小城市人口增长停滞、甚至净迁出。2)美国人口迁移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在地区层面,从向传统工业主导的铁锈8州集聚,到向能源、现代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主导的西海岸、南海岸集聚。二是在城乡层面,人口在城市化中后期明显向大都会区集聚。3)在日本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随着产业持续向大都市圈集聚,但在1973年左右从向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三极”集聚转为向东京圈“一极”集聚。

中国人口大迁移: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圈化。1)跨省人口迁移:从改革开放前的向东北集聚,到改革开放后的孔雀东南飞,再到2010年以来部分回流中西部。2013年开始,东北三省人口先后陷入负增长。2)从分线城市看,人口流动整体放缓,但向一二线城市和大都市圈集聚更为明显。在全域层面,一线、二线城市人口持续流入,三线城市流入流出基本平衡,四线城市持续流出。但与一般三四线城市明显不同,发达城市群的三四线城市人口仍稍有流入。2016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经济-人口比值分别为2.4、1.6、1.1、0.6。在市辖区层面,一二三四线城市市辖区人口增速均有所下滑,三四线城市市辖区总体仍保持人口流入,但集聚程度已比较微弱,特别是四线城市市辖区;并且,发达地区三四线市辖区与其他城市无明显差别。3)在2017年19个地区数据缺失的情况下,估计2011-2017年全国至少有225个地区人口净流出,较2001-2010年的192个明显上升,人口净流出地区的数量占比53.6%增至62.8%;而人口净流入地区数量从166个降至113个,表明人口在更加向少数地区、向大城市大都市圈集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