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莫言和屠呦呦,还要期待涌现出新的诺贝尔奖得主( 二 )

2015年 ,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官方称屠呦呦是国内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 并且 , 屠呦呦的学习、工作经历都是在国内 , 她是土生土长的诺贝尔奖得主 。 这下 , 中国诺贝尔奖的“零”终于被彻底敲碎了 。

屠呦呦获奖 , 官方媒体并没有表现出狂喜 , 包括之前莫言获奖也没有多少欢喜 , 还不如奥运冠军凯旋时的欢呼场景盛大 , 这与国内很长时间的诺贝尔奖情结不相称 。 要我评价的话 , 我个人认为莫言获奖以及屠呦呦获奖对中国的影响都不是很大 。

和科学奖比来 , 文学奖有比较大的偶然性 , 并且莫言的一些作品展现出了中国农村里并不是很美好的一面 。 莫言没有在文学界产生多大的影响力或许与此有关 。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时已85岁 , 早已脱离了一线研究 , 不能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 也难以和校园里的学子互动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用的方法非常落后 , 效率非常低下 , 这种方法目前已经没有了继续使用的价值 , 更谈不上对之后的科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 而且屠呦呦获奖后在国内引发的是中医和西医之间的讨论 , 这样的讨论容易带上争吵 , 越讨论就会越偏离诺贝尔奖的话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