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那些巧夺天工的美杯 只可欣赏不舍得用( 四 )

●明

玉为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斑。直口,弧腹,圈足。立体圆雕,内壁光素无纹,杯外壁两侧各镂雕一螭做耳,两螭中间还镂空一螭纹。杯腹一侧刻双圈寿字文,三螭造型神态相同,螭头部及前足攀附于杯口,一螭有角,一螭有发,双耳呈卷云状,或高耸,或外侈,圆眼大鼻,张口露齿。

螭作为古代传说中的动物,从战国开始,成为古玉器中的装饰图案,汉代玉器中,螭纹的使用,更是多见。经过唐、宋、元,一直延续到明、清各个时期。根据此器的造型及雕刻技法,此杯为明代中期的器物。

斗彩婴戏纹杯

●明

●陈设品

杯直口,深腹,圈足。外壁饰斗彩婴戏图,分为二组,一组为放风筝,一童奔跑拉拽风筝,一童在旁观望;另一组三童做斗草游戏,画面衬以流云、柱石、棕榈、芭蕉、青草等。外底青花双方框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斗草、放风筝是古代孩童传统游戏。明成化年间,皇帝及万贵妃喜欢珍宝及精美器物,宫廷对瓷器需求猛增,制作精益求精。斗彩瓷是成化时期的精细之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