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2年上海调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6月起实施低温也要拉响“警报”( 三 )

调整后的本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低温、霜冻、高温、雷电、冰雹、大雾、霾和道路结冰13类。

部分预警标准有调整

除了增加和删除的预警信号种类外,还有部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调整。

比如,新版的暴雨预警信号蓝、黄、橙、红四个等级的发布标准都有调整,时效统一为“未来6小时以内”,将雨强概念进行了统一,降雨量标准调整为“1小时”和“6小时”。不仅如此,由于近年来本市防汛能力提升,此次暴雨预警信号的标准也相应提高了。

与此相对的则是暴雪、寒潮预警信号发布的标准降低。

和防汛能力提升相比,上海对降雪的敏感性仍然较高,因此此次蓝、黄、橙、红四个等级的暴雪预警信号标准都进行了下调。

寒潮预警信号的调整则是取消了其中对平均风力的要求。过去,人们感觉异常寒冷的降温,却不见寒潮预警的发布,正是受制于平均风力一项未达标的影响。此次调整后,寒潮预警信号不再需要考虑平均风力,只要降温幅度和最低气温满足标准,就可发布寒潮预警信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