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创新佛山劳模这样炼成( 五 )

李英全说,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积极努力才有意义,以后退休了还希望继续能做义务调解员,为职工排忧解难。

用工程师思维精准扶贫

在距离佛山5个小时车程的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巴东村,属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99户,总人数599人。自从佛山供电局一位名叫朱文滔的工程师进村当起了扶贫干部,截至2019年1月,巴东村共有170户、509人实现了预脱贫。

一位电力工程师,理科男,是怎样做到让一个有18条自然村的大型贫困村实现脱贫的呢?

朱文滔是湛江人,老家就在距离巴东村5公里远的东湖村。巴东村的贫困,朱文滔自小耳闻——200个贫困户600名贫困人口,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深度,远高于周边其他省定贫困村。“要让村民脱贫,首先要了解他们致贫的原因。”朱文滔说,扶贫重在“扶”字,精准扶贫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于是2016年和2017年,他一家一家去探访了解实际情况。有的家庭一直种植蔬菜,但买不起蔬菜喷淋灌溉设备;有的家庭懂得捕捞技术,但买不起渔船……根据调研,扶贫工作组最终选定了“一户一项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