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非洲农民种粮食( 二 )

中国农业大学的团队在坦桑尼亚田间地头一扎根就是7年,他们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从粗放播种到精耕细作

在坦桑尼亚,玉米是主要农作物,然而由于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很低,难以应付温饱。

中国农大博士生马俊乐描述了他刚到坦桑尼亚时见到的场景:“那里很多小孩子没有鞋穿,他们光着脚踩着泥坑到河边取水。”许许多多和马俊乐一样的青年人跟随着李小云的步伐,踏上坦桑尼亚的土地。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专家团队打退堂鼓,反而激起了他们大干一场的勇气与决心。

最早与李小云团队结缘的是位于莫罗戈罗省的佩雅佩雅村。李小云创造性地提出了“平行经验转移”的方法——不需要农药化肥,不用买耕植机械,就是将中国传统耕种经验移植到非洲,精耕细作、合理密植。

2012年,项目正式实施。农业专家们走进田间地头,对当地村民进行株距、行距、点播、精播培训,手把手地教他们耕作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粗放播种的耕作模式。

对当地村民来说,中国技术简单好操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成本低、易推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