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觉醒的时代

扫码阅读新京报18位“五四”亲历者故事

“五四”:觉醒的时代

“五月四日。”

这个日期仿佛是一句历史的真言,能够召唤出每个国人心中热情的共鸣。它蕴含的巨大力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更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这是一部以整个国家作为舞台的宏大史诗,它以告别过去的高声呐喊开幕,又以拥抱未来的万丈激情为高潮,而它的尾声,直到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仍余韵未绝,时时萦绕在我们的耳畔。尽管百年前的这场运动起因于外交失败,巨大的挫败感引发的愤怒是它的前奏,但它非同寻常之处,正在于它没有让自己陷入愤恨的泥淖不能自拔,任由情绪摆布,而是反思失败的历史根源,将愤恨转化为追寻国家命运答案的勇气与激情——乐观而非悲观,是“五四”的主题曲。

最吸引人的,是在奏响的主题曲中登台出场的那些人物。他们的行动、思想、个性以及历史时刻到来时做出的抉择,都体现出了那个时代人物特有的精神。在这些人中,有的是旗手,是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梁启超、蔡元培、鲁迅、傅斯年、罗家伦、匡互生、许德珩、瞿秋白……仅仅提到这些名字,就让人感到时代风潮力量,在激荡耳鼓。他们理所当然在舞台上占据着主角的位置。但还有一些名字,他们被埋在历史的角落里,但如果没有他们的尽力出演,那少数声名赫赫的主角所发出的呼号,也不会成为震动这个国家命运的呐喊。杨晦、庐隐、陶孟和、张静庐……这些参与者虽然没有站在舞台的高处,但推动时代潮流向前涌动正是他们,他们个人的命运,也因这股风潮而改变。同样,我们也辨识出了另一些人物。他们有的只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就像那桐这样的前朝遗老,固执地将自己尘封在旧日的时光里,但即使是他们,也被这场运动震起了些许浮尘。有的却是像郑孝胥和刘大鹏一样,对这场运动击碎了他们顺从安稳的臣民旧梦而切齿不已,但又无可奈何地看着时代洪流滚滚而过。还有一些人,则站在舞台的暗面,试图用暴力的闸门阻挡这场势不可挡的变革。他们洋洋自信,自以为是掌控这个国家的主角,但历史却证明他们的倒行逆施,恰恰将自己钉在了耻辱柱上,昭著恶名与这场运动同归不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