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常绿水常清(新中国的“第一” ·70年)( 二 )

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版图上最美丽、最需要呵护的地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我国自然保护区中的精华。

2006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五十年前,广东肇庆建起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青山常在》文章,回顾了鼎湖山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探索自然保护区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今年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介绍,我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已经达到2750处,其中国家级474个。各类陆域自然保护地面积已达170多万平方公里。

历史背景

上世纪50年代,以时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华南植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焕镛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发现鼎湖山动植物种类丰富,向上级积极争取设立保护区。

中国科学院会同广东省把原属国营高要林场的17325亩鼎湖山林场单独划出,建立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陈焕镛还邀请秉志、钱崇澍、杨惟义、秦仁昌等专家,在1956年6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期间,向大会提交九十二号提案,请求政府在全国各省(区)划定天然森林禁伐区,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同年10月,第七次全国林业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原林业部提交的《关于天然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由此,我国从国家层面启动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