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乌篷船游河听十锦细锣鼓泗泾正在恢复千年古镇的水乡生活( 三 )
采访人员了解到,在即将进行的改造中,破损的前三进故居将得到维修,并考虑将二楼私房产权收回,和后三进房屋一起修缮,一起作为故居开放。据介绍,未来故居不仅是公众参观的场所,还将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展活动,作为“复旦印记”的一部分,让老宅文化味更浓。
百米之外,中西合璧的史量才故居看起来更为考究。前面是带有正厅、偏厅、前厅的中式建筑,后面是西式风格的小楼和后花园。房屋结构保存完好,门窗上还嵌着老式彩色玻璃。
讲解员告诉采访人员,史量才故居正在申报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续会进行一些修整,并将打通隔墙,与旁边两栋房屋连起来,以“故居+文创基地”的形式开放。“旁边的房屋今年就会启动改造,作为《申报》陈列馆,展示报纸生产印刷的过程和新闻史的变迁。”
计划恢复水上交通
泗泾镇毕竟是水乡,因通波泾、外婆泾、洞泾、张泾四水汇集而得名。位于古镇下塘街南面的那段河流叫做泗泾塘,水流平缓。
眼下,泗泾镇计划重新恢复水上交通。泗泾塘的河岸计划建设几个小规模的泊船码头,供乌篷船等小型船只停靠。而松江区有望推进区内主要景点的水上交通建设,设计水上路线将它们连接。不久后,游客也许就能从松江西部的广富林景区乘船出发,经过多条河道向东进入泗泾塘水域,在河道较窄的地方将大船换成小小的乌篷船,驶向北岸的下塘街边,再从码头登船上岸,前往古镇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