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杂粮王国”山西推动好米变名米 小米成农民增收“黄金”( 二 )

“山西杂粮种植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吕梁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郭二虎告诉采访人员,山西促进杂粮产业发展,对带动农民增收、强化产业扶贫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作为山西省优质小米主产区,长治市于2018年12月13日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冠名为“中国小米之都”。长治市副市长尚日红介绍,长治已有21.8万亩谷子通过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当地依托加工流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合作社500多个、订单农户4.31万户,常年小米销售收入2亿多元,调产种植谷子的农户人均增收1000多元。

跟随“山西小米”品牌建设的步伐,长治正着力打造“长治小米”区域公共品牌,当地引导农民参与谷子种植、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建设,将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结合,带动农民增收。

尚日红介绍,长治平均海拔1000米,当地特有的红粘土质最适宜谷子生长,被称为谷物黄金产区。长治小米色泽金黄、颗粒圆润,半透明、有米腻,食用绵软可口、自然清香,“长治小米正以‘乡人乡味’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长治的情况正是山西杂粮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徐晓峰说:“我们将努力实现‘好米变名米’‘名米卖好价’。”(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