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 二 )

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 , 因为发动机就是将人身之外的自然力转化为推动机器运转的“人工动力” , 使得机器不再像手工工具那样只能靠人的肌肉提供动力 。 人工体能技术带来的“动力革命”意义重大 , 从此人类进入了主要依靠人工体能的大机器生产的工业文明时代 。 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 , 也引起了震动效应 , 无论从心理感受上 , 还是从支配与被支配的认知上 , 都有类似于今天人们面对人工智能时的反应 , 这样的感受和认知被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描述过 。 如美国技术哲学家芒福德将机器时代描述为“野蛮的新纪元” ,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则将机器的出现与“西方的没落”联系在一起 ,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是将以大机器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本质归结为“座架” , 马克思则分析了工人在巨大的机器及其“疯狂的旋转中迸发出来”的“魔力”面前所感到的“渺小” , 当然马克思的重点是指出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才是造成许多负面效应的根源 。

可以说 , 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所形成的种种恐惧 , 也十分类似于当初人们面对机器时的上述感受 , 无非是形成的说法更加多样化 , 诸如“奇点说” , 或视人工智能为人类的“终结者” , 此外还有“养虎为患说”“强弱易位说”“稍有不慎满盘皆输说”“AI将是人类的最后发明说” , 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