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表态“劣质企业出清” 年报雷声不断ST股上演跌停潮( 三 )

业绩巨亏、债务缠身、内控不规范等成了大多数风险提示股的共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不完全统计,除去5家未披露年报的企业外,剩下的136家上市公司中,有19家2018年所有者权益为负数,89家企业亏损过亿(其中39家亏损超过10亿元)。

而与业绩巨亏相伴相生的便是合规性问题,除了被审计机构质疑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外,大量业绩“爆雷”企业如*ST康得、*ST雏鹰等ST公司接连收到交易所关注函。

除了企业微观层面原因外,付立春指出,大量ST股的产生,和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环境以及资本市场监管政策也存在关联。

“2018年下半年以来,大量上市公司经营面临挑战,基本面也受到了冲击,2018年的金融去杠杆,对公司融资造成压力和影响,资本市场政策变化对上市公司影响比较大,如果政策或者ST股政策变化的话,可能很多公司都退市了,一季度虽然经济有回暖迹象,但并非所有行业都迎来复苏。”付立春说道。

借壳式微

事实上,ST股规模的快速扩大只是风险暴露的一角,随着退市及并购重组等方面的监管趋严,以及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分流,ST股“炒作”降温已成大趋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