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纠结新华社的“插秧姿势”吗?看看专家怎么“盘”( 七 )

▼再生稻

再生稻是利用一定的栽培技术使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再生季水稻 。 再生稻由于不需种子、不用育秧、不需耕耙大田 , 不用插秧 , 是最省工高效的水稻栽培方式 。 一般在种植两季不足、种植一季有余的地区中稻收获后 , 利用秋播前两个多月的空闲时间 , 蓄留一季再生稻 , 充分利用秋季光温资源 , 实行一次种植两次收获 , 多产一季稻谷 , 并且节本省工 。 但目前生产上强再生力品种不多 , 且配套技术不到位 , 蓄留再生稻头季稻机械收获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 。

全程机械化作业是我国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

张玉屏指出:

虽然我国特别是在西部山丘和丘陵地区仍然存在着手工插秧的现象 , 但毫无疑问 , 全程机械化作业是我国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 。

水稻生产的耕作、种植和收获三大环节中 , 耕作和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 , 但是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还较低 , 仅在45%左右 , 其中种植机械化的难点在杂交稻和双季稻 , 针对杂交稻制种产量低 , 种子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 重点需要研发杂交稻精量稀播种机插、机械化穴直播等技术及装备 , 以降低杂交稻机械化生产的用种量 。 双季稻机械化生产的限制是长江中下游稻区两季水稻茬口紧张 , 需加强适宜机械化生产配套的双季稻优质品种选育 , 及研发大苗移栽技术装备、晚稻长秧龄育秧机插技术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