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三国杀:“约定俗成”的国战“潜规则”你知道几条?

三国杀|三国杀:“约定俗成”的国战“潜规则”你知道几条?

文章图片

三国杀|三国杀:“约定俗成”的国战“潜规则”你知道几条?

文章图片

三国杀|三国杀:“约定俗成”的国战“潜规则”你知道几条?

三国杀:“约定俗成”的国战“潜规则”你知道几条?
大家好!本期我们继续来聊国战 。 喜欢玩国战的朋友们肯定都对里面的一些基本规则了如指掌 , 比如阴阳鱼、血量的计算等 , 这些都是官方写明的规则 , 人人都知道 。 但还有一些规则 , 虽然官方并没有写 , 依然被许多国战玩家们“奉为圭臬” , 这就是本期我们要讲的“国战潜规则” 。
什么是“国战潜规则”?这就相当于国战里“不成文的规定” 。 打个比方 , 里面的代表规则之一就是“国战不打魏 , 不如洗洗睡”(指一旦有魏势力角色亮将就必须先打) , 除了这句耳熟能详的国战名言外 , 还有其他的“潜规则”吗?它们又是因何而生的呢?赶紧随小编一起去了解吧!
(以下四条规则仅适用于三国杀移动版国战)

潜规则其一:三血不卖必非魏
只要是魏国老玩家 , 绝对都把这条规则烂熟于心了 , 而新手国战玩家肯定还一脸懵逼 , 啥叫“三血不卖”啊?
魏国几乎所有三血(三勾玉)武将都能通过受到伤害来发动对应的技能(除了卞夫人和主将邓艾) , 而魏国不存在五血武将 , 所以只要选择了三血的魏将 , 该角色的血量必定是三阴阳鱼 。 因此 , 只要一个三血的暗将受到了伤害但没有任何反应(比如出现进度条显示或者直接发动技能亮将) , 即“三不卖” , 就能断定该角色并不是魏国 。
本条规则极大地减少了魏国的“盲错率” , 增加了“先手优势” 。 魏国玩家一旦看到“三不卖” , 就能不通过“知己知彼”等确认身份 , 进而迅速排除对手确立人数的压制 , 实在是魏国玩家最实用的规则了!

潜规则二:蜀国从不打团
蜀国的这条规则就非常有意思了 , 它既可以说是蜀国玩家的“基本法则” , 又可说是一句调侃的话 。 本规则起源于蜀国“开团必崩”的“魔咒” 。 众所周知 , 蜀国各角色之间的配合程度是四个势力中最差的:魏国能共享“桃” , 吴国能“刷装备” , 群雄有马腾、孔融、蔡文姬等强力辅助 , 而蜀国的辅助不但能力不强 , 还鲜少能给出大量的牌 。
奇差的配合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开团 , 蜀国一旦开团 , 如果不能尽速干掉一两个敌人进入以多打少的局面 , 就会处于极端不利的局面 , “蜀国四打二被翻盘”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 也因此蜀国的玩家们总结出了这条规则 , 意即“能不亮就不亮 , 队友死了我也不亮 , 坚决不开团” 。
国战的胜利 , 是国家的胜利而不是个人的胜利 。 蜀国玩家都是“卖队友专业户” , 踏着队友的身躯进入鏖战并获胜 , 这也是蜀国玩家在残酷的环境中所找到的不得已的办法吧!

潜规则三:吴国不开AOE暗将开A默认非吴
这条不成文规定只有比较资深的老玩家才知道和践行 , 意思是吴国势力的玩家一般不开例如“南蛮入侵”、“万箭齐发”等能造成全场掉血的全体性锦囊牌;而相对的 , 只要一个暗将在自己回合内开出了A , 就可以认为该武将不是吴势力 , 大概率是魏势力 。
本条规则来源于吴国在回合外的低下防御力 。 在旧版本的国战中 , 吴国拥有着四个势力里最强的回合内配合 , 能通过联动刷出大量手牌;相对的 , 吴国在回合外的防御很低 , 被戏称为“小脆皮” , 鲁肃、孙尚香等三血爆将就是典型代表 。 吴国在回合外只能通过手牌来防御 , 而AOE则会极大削弱其防御 , 故而吴国非常惧怕A(所以吴国最怕袁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