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灭”票房数据之火( 二 )

从行业环境上看来,国内电影数据造假、票房灌水等乱象屡有发生。早在十年前《阿童木》票房注水,首次惊动广电总局介入处理;其后2013年的《盲探》被爆票款“不翼而飞”,2015年的《捉妖记》被指凌晨“幽灵场”票房造假,以及去年《后来的我们》大规模退票事件。

对此,电影局曾发布多项细则和通知进行管理规范,并于2017年正式实施首部电影产业法律,来治理电影票房虚报瞒报行为。专资办于2015年正式上线实时票房数据也是基于此,通过链接全国数千家影院的综合信息系统,收集影片票房、人次、场次等数据,从而整理得出国内票房的权威数据。

这其中隐藏着一个更大的背景。美国电影协会与中国电影集团开展对话,曾提出多个诉求。《好莱坞报道者》于2015年10月7日在一篇名为《Accused of Hiding Money, China Agrees to New Rules in Secret Hollywood Summit》的报道中提到双方对话的结果:中方将做出两项关键性的让步,其中一步是中国允许国外电影公司启用国际审计机构审查电影票房。

美国电影协会之所以提出该诉求,是因为他们坚定认为,当年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美国影片《终结者:创世纪》、《速度与激情7》遭遇偷票房事件。此后不久美国电影协会就委托普华永道对中国票房进行审计,结果查出了2016年有9%票房瞒报,大约损失了4000万美元的票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