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争议的新兴品牌 | 共享单车品牌能否成为“中国创新”代名词?

有争议的新兴品牌 | 共享单车品牌能否成为“中国创新”代名词?

摘要:有争议的新兴品牌能成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吗?

有争议的新兴品牌 | 共享单车品牌能否成为“中国创新”代名词?

【编者按】

2019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今天(10日)在沪启动。如果在上海展览中心的中国自主品牌体验区走一走,你会发现,“中国品牌”既有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又有很多“中国创造”“中国智造”领域的新兴品牌。展会只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一个缩影,会场外还有不少中国品牌引发全球关注。在新兴品牌中,有些也存在争议:一方面,他们快速成长,得到消费者以及资本市场的追捧;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着各种质疑。这些有争议的品牌能否成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采访人员选取了部分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新兴品牌,试图探寻他们曲折的发展之路。

把摩拜单车列为“争议品牌”,略显牵强,因为它面对的是整个共享单车行业所遭遇的质疑。

在2018年之前,以摩拜、ofo为代表的中国共享单车品牌引发全球关注,他们不仅在中国重新唤起人们骑车的热情,在海外市场的迅速扩张也使得他们成为共享单车这一“中国创新”模式的代名词。不过,随着ofo深陷经营困境,共享单车行业的品牌排名发生变化,有的品牌消失了,有的品牌诞生了,而摩拜是最早一批诞生的共享单车中,仍在正常经营的品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