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该不该百步走(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饭后该不该百步走(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相传,在泰山脚下有一块三笑石,从前有3位百岁老翁,经常在这块石头前锻炼身体,谈笑风生,言古论今,个个精神奕奕,满面春风。有一天,他们各自介绍了自己养生长寿的秘诀。甲说:“饭前一盅酒。”乙说:“饭后百步走。”丙说:“老婆长得丑。”3人哈哈大笑,三笑石从此得名。“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此后被奉为养生密钥,并千百年流传下来。

中医理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人类健康长寿与否,与脾胃有直接关系。养脾有补与动两种方式,饭后散步缓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这是“以动助脾”的养护之道。脾主四肢,主肌肉,运动四肢就是健运脾胃。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以自身实践此法活到101岁。他在《千金翼方》中就指出:“平日点心饭后,出门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紧接着又说:“食毕行步,踟蹰则长生。”《摄养枕中方》还有介绍:“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清代著名养生家曹庭栋也十分注重“以动助脾”的养护后天法。他在《老老恒言》中是这样说的:“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步所以动之。琅环记曰,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动摇其身以消食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