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英雄杨利伟:点赞中国品牌 筑梦载人航天( 三 )

对耗资巨大、周期漫长的各种空间活动而言,充分的国际合作,将有效降低其难度和门槛,最大程度地提升效率和效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沿线国家航天力量间的合作正变得更加紧密。

杨利伟认为,从联合训练航天员到合作开展工程及科研项目,走国际合作之路是各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必然趋势。

杨利伟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空司自去年联合发布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第一批合作项目机会公告后,共收到来自27个国家的42份项目申请,涉及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空间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9个领域。这也折射出我国在航天事业领域合作共赢的理念。

此外,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15年就启动了“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以中国在轨和规划建设中的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及遥感卫星资源为主体,加强与国际相关卫星系统的合作,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区域提供空间信息服务,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惠及“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决胜关键之年——聚焦空间站 扩选航天员

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迈进“空间站时代”。2022年前后,中国空间站“天宫”将正式完成在轨建造任务,成为长期有人照料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支持开展大规模、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