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杨-米尔斯理论如此伟大,为何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杨振宁的杨-米尔斯理论如此伟大,为何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杨振宁摘得诺贝尔奖是在1957年 , 是因为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获奖的 , 宇称不守恒的论文发表在1956年 。 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 , 杨振宁的最伟大成果不是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 , 而是和他的助手米尔斯合作发表在1954年的杨-米尔斯理论 。

杨-米尔斯理论刚发表时只是一个数学框架 , 并且还有明显的没有解决好的漏洞 , 用他的这套模型不能解决粒子质量的来源问题 。 在杨振宁发表论文之前 , 泡利也做出了和杨振宁几乎一模一样的工作 , 当时泡利认识到这套模型不能解决粒子的质量来源问题 , 故他放弃了发表 。

后来 , 希格斯等人研究对对称性自发破缺时给出了希格斯机制 , 粒子质量的来源问题才算是得到了解决 , 杨-米尔斯理论的重要性也就逐步体现了出来 。 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就是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统一 , 弱电统一理论是上个世纪足以和相对论媲美的辉煌科学成就 , 后来强相互作用也纳入到这个框架中 。 在希格斯粒子被发现后 , 建立在杨-米尔斯理论框架上的标准模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在此之前强相互作用的渐近自由也摘得了诺贝尔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