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自贸区本质上试的就是国际营商环境,倒逼进一步改革开放( 二 )

黄奇帆对营商环境国际化的理解是,不能简单地根据原有基础进行修修补补的改革,这个路子没错,但是时不我待,要把WTO(世界贸易组织)、FTA(自由贸易协定)的国际营商环境标准一步到位地引过来,吃不准的就先拿来在自贸区做试验,实行零壁垒、领补贴、零关税。

“自贸区本质上试的就是国际营商环境,对于自贸区来说,最核心的就是零补贴。”黄奇帆进一步解释,对整个国家来说,是关税、壁垒等问题;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重要的是怎么让行为国际化、法治化。

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更重要的是边境内的规则国际化,以FTA、WTO的规则对比照,黄奇帆给出了八个建议:

第一,准入前国民待遇,不是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同等国民待遇问题,而是能不能有生存权、出生权的问题。

第二,准入以后企业产生了,不同企业之间统统按照负面清单管理,法无授权政府不可以作为,法无禁止企业都可以做,负面清单清楚了,所有企业在一个行动的框架中。

第三,要保护知识产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