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业僵局:115家黄酒企业不敌一个洋河( 四 )

事实上,黄酒经历过一轮快速发展期,2004~2005年黄酒的厂商大量活跃,市场甚至认为黄酒的春天来了,尤其是山东、河南、湖北等地,都曾成为黄酒的新锐市场,但这一浪潮很快就消失了。2015~2017年,随着头部企业发生多起并购,行业一度认为黄酒产业即将迎来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回暖,但最终也被认为是一种假象。

“黄酒行业面临的问题是怎么把销量做大,近几年黄酒的消费群体并没有有效扩大。”会稽山董秘金雪泉表示。

这也是黄酒行业的心病所在。一直以来,黄酒的发展受困于区域化,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及消费习惯的影响,黄酒市场过于集中于江浙沪,这一区域堆积了国内主要的黄酒企业,市场竞争变成了存量的反复绞杀,而在新市场拓展上则没有太大的起色。近两年来,黄酒上市公司一直在加大区域外市场的拓展,但效果并不算明显。

比如从销售区域分布上,2018年古越龙山的主要销售区域在上海、浙江和江苏,占比分别为22.5%、41%和9.8%,相比于2017年的22.2%、41.4%和12.3%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同期会稽山的情况也类似。

古越龙山证券事务代表蔡明燕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近年来公司一直在主要开拓江浙沪周边,相对具有黄酒消费基础的市场,比如安徽、福建等,但是市场开拓需要时间,不会立竿见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