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上市:硅谷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二 )

这些硅谷新贵们,不乏一些真正具有创新能力,而且找到了坚实的用户基础的公司。Uber就用十年时间,成功地让共享出行成为习惯,而且影响力是全球性的。但总体而言,它们和曾经的硅谷,与那些发明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设备等传统的硅谷公司,仍然相去甚远。

更重要的是,Uber崛起背后的技术文化,是以用户的信息进行个性化匹配。这种创新在隐私性方面是有争议的,但它却是今天的硅谷的主流思想,在Facebook、谷歌等老牌硅谷公司的身上也有体现。

硅谷新贵们的创新能力,似乎有些淡化,而另一方面,硅谷的传奇色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拿着大笔资金的生力军,激情四射地给投资人画饼,背后却没有盈利的底气。

移动互联网时代,资讯传播迅速,Uber代表的硅谷新贵们,也和科网泡沫时期的互联网公司一样,业务不断增长,规模持续扩大。但是,几乎没有谁能保证稳定的利润。Uber的招股书里也已经说得很清楚——“预计在可见的未来运营支出会显著增加,可能不会实现盈利。”

暂时没有稳定的利润,在华尔街不是什么新鲜事,亚马逊就是最大的成功案例,Salesforce和奈飞上市的烧钱史也都持续了多年。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的硅谷新贵们,虽然有效仿“前人”亏钱的觉悟,却未必能亚马逊那样有明确的盈利目标。亚马逊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公司聚焦营收和现金流的提高,并强调有意把利润重新投入到长期增长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