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行业的缺“魂”之痛,算法缺失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真的强大么( 二 )

那么缺少了核心算法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真的强大么?首先 , 用目前国外的开源代码和算法 , 我们的确可以很轻松的开发出一些应用 , 甚至也能达到一些非常好的效果 , 如最常用的面部识别 。 使用开源代码和算法 , 经过一定的训练 , 把一些通用参数设置好 , 开发出的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程序 , 就能达到很高的识别正确率 。 但是要知道国外开源的代码和算法都是通用代码和算法 , 用这些通用算法也只能开发出通用的应用程序 , 市场竞争力非常低 , 因为同样其它公司也可以很轻松的开发出功能相类似的应用 。 如此功能类似 , 重复度高的应用显然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 。

而相反 , 在其它细分的领域 , 如医疗行业 , 如果要使用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功能来对一些检测的图像进行病例区分和诊断 , 那么开源的通用代码和算法显然就不够用了 。 这时就需要根据图像的识别情况 , 开发出针对性的算法 , 这样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 。 但是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很少具有这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发具有针对性算法的能力 。 因为这需要大量的数学家来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研究工作之中 。 但是目前的实际状况却是 ,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真正搞算法的科学家非常至少 , 也因此 , 将可能限制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深度 , 和发展前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