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暴力犯罪新型帮教模式:只要不再违法,前科永远封存( 六 )

“这个孩子性格孤僻、缺乏关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疏导……”李某在参与帮教张某涉嫌盗窃罪一案中提出建议。

原来,办案人员发现,张某的父亲平时外出打工,一见面就对其严加管教,造成张某自卑心理强,不愿与人沟通。因与人攀比,盗窃熟人2200元用于购买手机。

在李某的帮教下,张某很快走出心理阴影,脸上露出微笑,自信心明显增强。兰考县检察院依法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处理。张某说:“我一定认真吸取教训,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像李某这样的专业社工,兰考县还有20人。针对心理咨询师少的问题,兰考县检察院在县政府支持下,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专业社工组织签订服务协议,对于需要帮教、心理疏导的涉罪未成年人,由社工组织指派心理咨询师与其对接,负责心理疏导、跟踪帮教等相关工作。

“通过专业化、规范化服务,能够使涉罪未成年人尽快走上正常正轨,减少再犯罪机率。”李某说。

“专业社工极大地解决了专业化问题。”河南省检察院未检部门相关负责人朱艳菊认为,过去实施帮教的社会化人员主要是社区、学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以及妇联、共青团等团体的社会志愿者,他们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也关心未成年人成长,但许多人并不具备帮教所需的专业知识,加上他们有本职工作,往往也有精力不足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