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深海下的垃圾忧思( 四 )

尽管这些被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塑料垃圾被打上了“可循环利用”的标签,但事实上由于技术或成本限制,作为接收方的发展中国家很难对其加以有效利用与回收,大部分塑料垃圾被倾倒、焚烧或进入海洋,对所在国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中国曾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废塑料进口地。2018年,中国全面停止接收来自其他国家的塑料垃圾。一度被作为塑料垃圾出口“备选项”的东南亚国家,随后也纷纷推出临时或永久性进口禁令。

对塑料垃圾进行负责有效的全球治理,已经到了不得不行的重要关口。

在5月10日结束的《巴塞尔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上,新的“限塑”措施由挪威提出,获得了与会代表压倒性支持,仅美国、阿根廷、巴西以及化工和塑料行业等少数派反对。根据这项修订协议,出口塑料垃圾前应事先通知目的国相关信息并获得同意,以限制目前猖獗的塑料垃圾出口行为。

各国还一致同意减少排进海洋里的塑料垃圾数量。

联合国环境官员10日说,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已就减少塑料垃圾达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协议,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少数非缔约国在向缔约国运输塑料垃圾时也可能受到影响。这一“历史性”协议意味着,各国将不得不监测并追踪流到境外的塑料垃圾,发达国家“偷偷”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塑料垃圾将成为历史。

推荐阅读